现如今,我国故宫博物院收藏着25枚传国玉玺,其中大多数为清朝皇帝的玉玺。然而,最具历史价值的秦始皇传国玉玺,却早已失传锅牛配资,其下落至今仍是一个谜。那么,究竟是谁把这块用和氏璧雕刻而成的珍贵玉玺遗失了呢?
一、和氏璧的传说
和氏璧,原本是一块由楚国人卞和在荆山发现的璞玉。卞和将这块璞石献给了楚厉王,然而楚厉王找来鉴定师一查,发现它不过是一块普通的石头。楚厉王认为卞和是为了蒙骗自己,愤怒之下下令砍掉了卞和的左脚。尽管遭遇不公,卞和并未放弃,他继续在内心坚信这块石头的特殊性,几经努力,最终将璞石再次献给了楚武王。然而,楚武王依然判断它为普通石块,于是卞和的右脚也被砍掉。
时光流转,楚文王继位后,卞和依旧没有放弃这块璞石,而是抱着它来到荆山脚下痛哭,眼中竟然滴下了血泪。楚文王得知此事后,被卞和的坚持打动,召卞和带着璞石前来,命工匠对其进行雕刻。终于,这块璞石在工匠的打磨下显现出其无与伦比的光彩,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一块绝世宝玉——它被命名为“和氏璧”。
展开剩余80%二、和氏璧与赵国的缘分
和氏璧自此成为楚国的国宝,楚怀王曾把这块璧赠予了昭阳令尹,作为其征战成功的奖赏。有一次,昭阳令尹在宴会上展示和氏璧,但突如其来的混乱中,这块璧被盗。宴会中的人群纷纷猜测盗贼是谁,最终有一人指认张仪为盗贼。为此锅牛配资,昭阳令尹将张仪严刑拷问,但并未从他手中找到和氏璧。事件的起因虽是误解,却令张仪心生怨恨,在后来成为秦国丞相后,他处心积虑地对楚国进行报复。
当楚国与齐国联合对抗秦国时,张仪前往楚国出使,试图促使楚国与齐国断交,并许诺将给楚国提供600里的土地。楚怀王贪图眼前的利益,答应与齐国断交,然而张仪却只兑现了6里的土地。楚国失去了齐国的援助,最终被秦国击败,并失去大量土地。
尽管张仪并未盗取和氏璧,但这块玉璧的失窃依然成了一个历史之谜。最终,这块璧经过多次辗转,最终流入了赵国手中。
三、和氏璧与秦始皇
当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,他通过改革加强了国家的实力,并完成了大一统的伟业。秦始皇自认他的功绩堪比上古三皇五帝,于是他以“皇帝”自称,开启了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帝制。
秦始皇即位后,他决定将和氏璧镌刻成传国玉玺,这枚玉玺的设计精巧,方圆四寸,钮上雕有五龙。玉玺的正面刻着八个篆字:“受命于天,既寿永昌”。这枚传国玉玺不仅是皇权的象征,也是“皇权天授,正统合法”的象征。
四、传国玉玺的命运
公元前210年,秦始皇去世,临终前他下诏令由长子扶苏继承皇位并主持丧事。然而,由于赵高和丞相李斯对扶苏继位心生忌惮,他们策划了沙丘事变,致使扶苏被害,幼子胡亥继位。胡亥在位后依赖奸臣,施行暴政,导致全国民怨四起,起义不断,秦朝陷入了动荡。
公元前207年,刘邦进军至灞上,秦王子婴感到无法抵挡刘邦的进攻,便主动献上传国玉玺投降。刘邦接过玉玺后,并未立即交给项羽,而是保持了对它的保管。
楚汉战争期间,刘邦经过与项羽的激烈战斗最终胜出,传国玉玺从此成为汉朝的象征。
五、玉玺的多次易手
随着时间流逝,传国玉玺经历了许多朝代的更替。西汉末年,王莽篡汉,在逼迫王昭君交出玉玺的过程中,玉玺的一角被磕坏,王莽命工匠用黄金修补。后来,传国玉玺辗转多次,最终进入了东汉、三国、晋朝等多个政权的手中。
在隋朝统一天下后,传国玉玺成为隋朝的象征。但隋朝皇帝杨广在位期间政务腐败,导致隋朝步入崩溃的边缘。隋朝将领宇文化及背叛了杨广,最终在隋朝灭亡时,传国玉玺被萧皇后带到了匈奴。
唐朝建立后,李世民继位,重新雕刻了几枚玉玺,并在630年通过李靖的征战重新得回了传国玉玺。
到了五代十国时期,传国玉玺再次流转至不同的政权之手,并在后唐末帝李从珂自焚后失踪。直到1126年,宋徽宗和钦宗被金军俘虏,传国玉玺再次失踪。
宋哲宗时期,一位农民在田地中偶然发现了传国玉玺,但多数学者认为这只是伪造品。1126年,金军攻占了汴梁,徽宗和钦宗被掳至金国,传国玉玺再次失落。
至此,传国玉玺的命运便成了千古谜团,至今无法揭开其下落。
发布于:天津市顺阳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